近年来,人工智能迅猛发展,AI渗透日益深入,不少软件
推出通知、方案、讲话稿等代写服务,输入关键词,短短十几秒,一篇格式标准、框架完整的文稿顺利出炉。一众APP大量涌现,用户少则几千万,多则超1亿,有句网络流行语“从此公文不再愁、AI神器来拯救”。一位办公室主任讲,AI太给力了,活动期间实施方案、体会文章,所有材料统统搞定。实事求是讲,AI在文稿框架设计、海量数据收集、语言优化提升等方面,远远超越人类的速度与精准度,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受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影响,有的同志对机关文稿工作产生了误区。一是简单论。认为现在写稿子不用再费脑子、下功夫了,搜一搜、改一改就成了。二是过时论。认为信息化时代,通过打电话、发微信就能解决的事情,何需文来文去。三是无用论。认为现在领导水平高了,不准备文稿照样可以开会。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一些同志脑子变懒了,心变散了,开始应付差事了。近年来,多地公开通报,一些单位述职报告、整改方案等材料,面孔千篇一律。看似“小文字”,其实是“大问题”。这里,结合工作经历,谈谈新形势下对文稿的认识和体会。
一、与AI同行,机关文稿“怎么看”。你用与不用,她都来了,与我们同行同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仅不能忽视文稿,而且需要更加重视。首先,文稿是推动发展的工具。其次,文稿是政务运行的载体。线上线下每日运行文件文稿100多件,无论是请示、报告,还是发给兄弟单位的函、下级单位的通知,都离不开文稿上呈下达。第三,文稿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基石。文稿工作“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始终站在领导的高度和全局视角思考问题,有时还与领导进行认识沟通、观点碰撞,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全局思维和战略意识。第四,文稿是展示自我的窗口。文稿承载着思想、体现着见识、检验着作风,展示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大机关直接接触领导的人有限,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文件文稿来认识一个人。
二、以AI为伴,机关文稿“怎么干”。AI作为助手和同伴,目前可以“替手”,还无法“替脑”。文稿起草前,我们可以借助AI搜材料、理思路、定提纲,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精进创新,我体会重点把握好“六度”。一是体现高度,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野。明大势、知自我,每项工作都要搞清楚重要指示,自身“六清”等情况。二是开掘深度,有“不畏浮云遮望眼,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领导要求既要高站位,更要深扎根。始终把问题导向作为做好生态环境工作的根本方法论,沉下来、钻进去,从大气、水、土壤每一项污染物变化的数据中,剥茧抽丝,把问题分析透、把文稿写明白。三是选好角度,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换位。不同场合、不同受众、不同情景,文稿角度就不同。起草汇报,主要是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要有的放矢,突出特色和亮点。起草讲话,多是布置工作,要思路清晰,突出工作重点、推进办法、保障措施。四是融入温度,有“捧一颗真心、撒一腔热血”的激情。公文同样可以有血有肉。梅厅长多次讲,生态环境工作要守护绿水青山,守住正道人心,守望美好和崇高。我们要用心领悟,切实把环保人忠诚事业坚守岗位、主动服务发展的热情,体现到文稿写作中去。五是提升速度,有“文过其时,一文不值”的紧迫。凡事谋在先、想在前,增强预见性,唱好“四季歌”。接到任务,雷厉风行,紧抓快干,以最高的效率拿出文稿,留足工作提前量。六是提炼精度,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简约。在正定工作时办公室就挂着这副对联,针对改进文风强调第一条就是文章要写短。短体现了好文风、折射出好作风。
三、用AI之长,文稿基本功“怎么练”。AI写作速度之快、精度之高、逻辑之清、语言之新,但在情感表达、个性把握、创造力发挥等方面还有明显欠缺,我们在用其所长的基础上,仍需从4个方面锤炼基本功。一是练悟性。每日三省吾稿,分类建立“错题本”,多用心、多思考、多琢磨,厘清钢和目,找到纹和理。二是练定力。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受得了委屈,坐得了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三是练方法。跟着厅领导学,跟着同事们学。建立厅长观点库、提纲思路库、名言警句库、基础数据库,需要引用时“信手拈来”。四是练境界。把岗位当舞台,把工作当事业,下绣花功夫,用匠心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把每一份材料都打磨成满意的作品。
北京同仁堂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文稿工作同样需要如此。我们坚信,只要强化信息化思维,用好数智化工具,持之以恒“强工、利器、善事”,就一定能够在AI加持下,打开脑洞,创新前行,让走心的文字成风化人,为新时代新征程生态环境事业保驾护航、增光添彩。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副主任 曲海章,2024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