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多家媒体报道称人形机器人领域知名独角兽企业达闼机器人正面临危机。就在3月17日,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松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厦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松霖机器人是A股上市公司松霖科技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机器人业务。当时,达闼机器人副总裁杨光华、松霖机器人负责人韩锋钢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公开资料显示,达闼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由通信领域资深专家黄晓庆创立,曾获软银、富士康等巨头注资,累计融资超过54亿元,专利申请量超过2000项,在云端机器人领域的专利数全球第一。公司采用“云端大脑+5G网络+终端身体”的技术路线,在医疗、教育、智慧城市等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并于2023年获得科技部批复建设“云端机器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创始人黄晓庆也因此获得了上海“白玉兰纪念奖”。
截至目前,达闼机器人已完成五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中国资本、启明星辰、深创投、中关村发展集团、金地集团、富士康等。然而,自2024年初起,公司陆续出现欠薪和裁员现象。员工透露,公司采取“万元以上工资折半发放”等临时方案拖延支付,最终演变为全面停薪、停缴社保,部分员工被迫签署分期支付协议却未获分文。天眼查数据显示,公司在3月24日新增2176万元执行标的,涉及司法案件20余起,主要涉及供应链纠纷与知识产权诉讼。
达闼的人形机器人项目因核心部件成本高昂陷入困境,单台机器人柔性关节成本占比超60%,量产机型售价超过20万元,难以打开C端市场。尽管公司宣称与300余家合作伙伴共建技能模型库,但开发者活跃度远低于预期,生态布局滞后于竞争对手优必选和宇树科技。此外,达闼长期依赖政府和企业采购试点工程,未能形成可持续的规模化收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