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青桃传媒

全国

未成年人犯罪不能一判了之一放了之 需综合施策保护与预防并重

青桃传媒·2025-03-13 20:08:53·阅读

未成年人犯罪不能一判了之一放了之 需综合施策保护与预防并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民法院将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不断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防治。

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近年来面临的新问题。张军指出,人民法院要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态势新情况,依法惩处未成年人犯罪,不因犯罪人未成年就片面强调从宽、该罚不罚。他表示,“年少不是‘免罪金牌’,没有惩罚就没有警示。”对于主观恶性深、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未成年人,坚决依法惩治。例如,在邯郸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中,主犯被依法顶格判处无期徒刑,这是我国首次对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罪犯顶格判罚。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严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对没有参与预谋和加害行为的同案人员,不符合刑法对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所要求的“情节恶劣”,因此依法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机构进行专门矫治教育,帮助罪错未成年人重返社会。

张军强调,人民法院要做好教育、感化、挽救工作,避免“一判了之”。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深入剖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过往经历和走上犯罪道路的成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诫勉、耐心疏导引领,促使未成年人从心底真正知错、认罪、悔罪。他提到,每个走上犯罪歧途的孩子都让家庭痛苦、社会痛心,这反映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落实还需加强,需要以司法保护助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落实到位,形成合力。

相当比例的未成年犯罪人家庭不完整,存在亲情陪伴、家庭教育、规范引导缺失等问题。为此,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意见,要求法官在审理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督导父母当好合格家长。在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中促进家庭教育指导责任的落实,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3.7万份。妥善审理申请变更监护人和撤销监护人资格案件,依法撤销“生而不养”父母的监护人资格,督促指导父母切实担起养育责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