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青桃传媒

全国

“投资于人”释放什么信号 民生福祉新方向

青桃传媒·2025-03-16 13:58:01·阅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这一提法首次出现在报告中,引起了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围绕民政、就业、住房建设、健康卫生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记者会紧扣民生议题,为观察“投资于人”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投资于人”释放什么信号 民生福祉新方向

“投资于人”意味着将资金资源用于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等民生领域。具体来说,就是把钱花在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上,例如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增加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等。

与“投资于物”相比,“投资于人”更注重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提升个体的知识、技能和健康水平,提高人力资本,释放消费潜力,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投资于人”不仅是一项经济行动,更是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投资于人”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

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到儿科和精神卫生优质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雷海潮主任指出,儿科和精神科收费低、医生培养周期长且收入待遇不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相关医师队伍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配合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并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这样不仅能保障和吸引更多的儿科和精神科医师,还能惠及广大患者群体和家庭。“投资于人”具有涟漪效应,要求资源资金的重新分配能够带动更大范围的受益群体,政策设计也需更具穿透力和联动性,以实现最大化的幸福收益。

此次记者会涉及儿童福利、医疗保障、就业、养老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投资于人”的鲜明特征。这是一笔长远的民生账,其回报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上,更重要的是让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