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青桃传媒

全国

黄焖鸡事件暴露外卖平台品控之殇 系统性漏洞凸显

青桃传媒·2025-03-14 18:51:43·阅读

黄焖鸡事件暴露外卖平台品控之殇!近期,黄焖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外卖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从骑手的预警到用户的信任崩塌,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个别品牌的品控问题,更折射出外卖平台在品控体系上的系统性漏洞。本文深入剖析了这场食品安全风暴背后的产品逻辑困局,并提出了重构品控体系的建议。

黄焖鸡事件暴露外卖平台品控之殇 系统性漏洞凸显

当日均配送超千万单的外卖骑手集体拉响警报,当“杨铭宇黄焖鸡”这个快餐品牌被曝剩菜回锅、僵尸肉染色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某个品类的信任危机,更是外卖平台品控体系的系统性漏洞。在郑州某黄焖鸡加盟店后厨,发黑的隔夜牛肉经过色素浸泡重焕“生机”,顾客吃剩的香菇经简单加热再次入锅——这样的场景被暗访镜头完整记录。更值得警惕的是,早在315曝光前,社交媒体已涌现大量骑手预警:“出餐速度异常快”“垃圾桶旁堆生肉”“超半数员工无健康证”。

作为连接商户与用户的关键节点,外卖骑手本应是平台品控体系的神经末梢。然而现实是,预警机制失效:骑手在配送App中缺乏标准化问题反馈通道,仅能通过社交媒体发声;评分系统异化:部分问题店铺通过刷单将平台评分维持在4.8分,算法推荐的“优质商家”实则暗藏隐患;利益链条捆绑:骑手收入与配送单量直接挂钩,主动上报问题可能导致接单量下降。这暴露出平台在“GMV增长”与“品控投入”之间的失衡。当流量分配过度依赖转化率、客单价等商业指标,食品安全这类难以量化的要素便成为算法黑箱中的牺牲品。

在技术至上的互联网思维下,平台往往迷信大数据监控能力。但黄焖鸡事件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现有数据体系存在三大监测盲区。后厨监控视频、骑手口头反馈、社交媒体舆情等非结构化数据尚未纳入风控模型。某品牌6000家加盟店中,仅有12%接入了AI视觉识别系统,导致“徒手抓食材”“剩菜回锅”等违规行为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平台对商户的管控止于“证照审核”,却未穿透至食材采购环节。当商家使用来源不明的冷冻鸡肉,甚至将成本压至8元/份时,现有评价体系中的“价格实惠”“出餐快速”等正向标签反而成为劣质商家的保护伞。传统评分系统更新周期长达7-30天,难以捕捉突发性食安事件。在郑州涉事门店,从首次出现“腹泻”差评到平台下架,整整间隔23天,期间产生387个问题订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