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笔直的华强北步行街上,人流如织。人群罕见地汇聚在一起,用手机、相机层层包围着一个正在独立行走的人形机器人,不断有人上前靠近打卡。这个来自深圳当地具身智能企业“众擎”的机器人凭借灵活自然的行动,让相关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甚至引得英伟达工程师在X平台上感叹,“这是真的吗,还是Sora或者什么生成的?”
从表面来看,这是一次企业街头展示秀,但实际上背后牵扯到人形机器人的跨城竞争。一位华强北赛格的商家刘辉提到,最初是商场的商家搞了一个宇树机器人的到货开箱仪式,结果不知道怎么传出去了,当天下午众擎就被派到华强北绕了一圈,街道也口头倡导他们以后多支持深圳当地的企业。
在深圳,众擎成了与宇树对标的企业之一。两者产品价格相近,宇树G1售价9.9万元,而众擎的一款人形机器人pm01商用版定价在8.8万左右,面向商业和教育市场,有更多种姿势表现。两家创始人的背景也有相似之处,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曾短暂地在大疆工作,而众擎的创始人赵同阳则是深圳物联网公司安信可的创始人。两者在开启人形机器人创业之前都积累了高性价比的四足研发经验。宇树的核心业务之一是四足机器人,而赵同阳也是从多足四足机器狗开始,后来被小鹏汽车收购,与何小鹏一起成立了鹏行智能,开始做人形机器人。
宇树和众擎在资本市场的热度也不低,宇树早已成为投资人追捧的对象,而众擎在2月刚刚获得了来自中东的数亿元投资。过去一年,随着AI与硬件的结合,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科技巨头与创业公司争相布局的赛道。尽管机器人的“大脑”问题尚未解决,但供应链的阶段性成熟使“身体”的成本大幅下降。全球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的热情推动了研发和制造的投入,加之宇树在春晚舞台的出圈,引发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度。在这种背景下,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各自出台了具身智能政策,从资金、场地、人才等多方面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