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处罚委办公室一级巡视员罗卫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既有住房最多的国家。截至2022年底,城镇既有住房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已接近20%,预计到2040年前后,近80%的住房将进入设计使用年限的中后期。面对大量建设标准低、缺乏必要维护的住房以及人们对住房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完善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要加强城市更新和住房保障,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住建部部长倪虹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将积极探索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模式,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向往。
尽管近年来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得到了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整体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理念,管理衔接不足,服务链条脱节,制约住房可持续发展,导致房屋老化加速等现象和私拆承重墙等行为频发,危害房屋安全及人们生活。住房管理服务相较于其他生活服务领域仍然相对传统,住房各环节数据缺乏统一标准、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贯通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且新技术、新场景应用较为有限,难以支撑全生命周期系统化、精细化管理。相关方面对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缺乏统一认识和有效协同,尚未形成共治共享局面。
罗卫建议将住房建设、买卖、租赁、运营、使用、装修、物业、维修、拆除等环节作为一个全生命周期来统筹管理和发展服务,推动住房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以及安全提升和体验升级。